當前位置:賭城天天報 主頁 > 新聞 > 醫療健康
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(二十六)直腸癌1
新聞來源: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: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:2022-09-08
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直腸癌1
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直腸癌1
  工商社會現代化,導致人們的飲食形態改變。但近年來有日趨年輕化的傾向,年僅二、三十歲罹患直腸癌死亡案例大幅攀升,平均每兩小時就有一人因爲直腸癌死亡。因此我們更應正視這個健康的隱形殺手。根據美國費城Fox Chase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的Joshua Meyer醫師領導的研究學者們一篇新研究報告指出,四十歲以下的直腸癌症發生率在1984年至2005年間每年增加3.8%,而大腸癌的發生率則未改變。大腸直腸癌是美國癌症相關死亡中第二常見的癌症,通常發生在年長者,整體而言每年約有將近十萬三千例新案例診斷,直腸癌并未被認爲在年輕人中常見,但是低估該病的發生率會導致這些年輕人被誤診且延誤治療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,每年有39670個直腸癌新案例;22620個男性與17050個女性,MEYER醫生等人探討了在1972年之2005年間,四十歲以下者的直腸癌資料,他們計算了這段期間的大腸癌與直腸癌發生率變化,分別是每十萬分之1.11例和0.42例,不過在1984年至2005年間,年輕人的直腸癌發生率上升,不論種族性別,學者們表示,何以直腸癌增加,大腸癌則無,原因並不清楚。大腸鏡被用來檢查大腸直腸區域的腫瘤和異常生長,這有助於改善在年輕人發生癌症,不過還不清楚是否有不同的環境或基因因素影響這些年輕人。
  直腸癌是指從齒腺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症,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直腸癌位置低,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。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,解剖關係複雜,手術不易徹底,術後復發率高。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,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,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。很多人聽到自己得了癌症,就快要休克了,若是聽到自己得了直腸癌,更認爲是世界末日。在那些人的心裏,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做一個人工肛門,以後沒辦法由肛門排便了。這樣子不合乎生理的方法,豈是人類所能忍受的?也有很多人再怎麽勸説就是不肯接受手術,寧可花大錢去購買服用一些無效的草藥秘方,到頭來不但耽誤了病情,也送掉了自己寶貴的生命。其實這些錯誤的觀念很多都是因爲沒有確實的瞭解什麽是直腸癌,應該怎樣的去治療。直腸其實是大腸的一部分,一般所謂的大腸包括盲腸,升結腸,橫結腸,降結腸,乙狀結腸及直腸,大腸全長約有一公尺半,而大腸末端最靠近肛門的十五公分較直的部分特別小叫做直腸。它的腸壁構造和其他部分的大腸一樣,除了儲藏糞便外,只有吸收水分,電解質和少部分溶於水中的成分,并沒有吸收營養的功能,在文明社會是不能夠隨時隨地排便的,而直腸末端環繞著可以控制排便的括約肌,所以直腸在文明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。大腸的每一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癌症,但以直腸部分得到癌症的機會最大,原因至今仍不詳。現僅知道大腸癌的產生可能和二度膽汁鹽的長期刺激有關。而二度膽汁鹽是一度膽汁鹽經由腸道内的細菌(尤其是厭氧菌)作用轉換而成。因爲糞便在大腸内移動時水分會逐漸被吸收,直腸接觸的致癌物不但濃度最高,時間也最長,可能是這樣,所以直腸是大腸内最容易發生癌症的部位。最近歐美的學者觀察發現,癌症發生在直腸比例有逐漸降低的趨勢,有人認爲可能是過去數十年來乙狀結腸鏡的廣汎利用,很多癌症的前身“息肉”都經由乙狀結腸鏡早期切除,使得息肉沒有機會變成癌症。是否確實如此,仍有待進一步的證明。
病因:
  直腸長僅十五公分至十八公分,卻是癌症的最易發部位,一般導致直腸癌的原因如下:
  1. 家族遺傳基因:遺傳性息肉症及直腸癌家族史;
  2. 飲食習慣:營養調查顯示,中國人對脂肪,蛋白質攝取偏高,纖維素攝取不足。而蔬菜攝取不足,脂肪攝取過量較易發生直腸癌。其他研究指出,抽烟,喝酒者與罹患直腸癌的發生率有密切關係;
  3. 運動量不足:長期缺乏運動者,易造成腸道蠕動次數減少,使得糞便滯留腸道時間過久,腸細胞與腸道内代謝的致癌物質接觸時間增加,罹患癌症的風險也相對增加。
症狀:
  直腸癌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血便,排便習慣改變,疲倦,腹痛腫塊,及貧血等,須經過詳細的檢查,方能確定患者有沒有罹患直腸癌。
(待續)
恆豐銀行4
Lvy Li 太陽能 2
林孟儒
ReMax
Hua Lawer
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