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賭城天天報 主頁 > 新聞 > 醫療健康
新型冠狀病毒(新冠肺炎)疾病COVID-19簡介專輯 (六)
新聞來源: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: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:2020-05-01
 新型冠狀病毒(新冠肺炎)疾病COVID-19簡介專輯 (六)
  新型冠狀病毒(新冠肺炎)疾病COVID-19簡介專輯  (六)
 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:      熊維羆
  續前文
  2019-nCoV 的基本再生數
  該研究利用2020 年1 月21 日以前病例報告,套入傳染病的傳染模型,估計出2019-nCoV 的基本再生數(R0,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) 為3.6–4.0 (95% 信賴區間)。
  基本再生數的意義是指,1 個病人在易感染的人群中,平均能感染的人數。 R0=3.8–4.0 代表在此研究的統計中,平均1 個病人會再感染到3.8–4.0 人。 如果能透過措施使基本再生數小於1,也就是平均1 個病人,會再感染不到1 個人,則該疾病就能被撲滅。 因此,須確保至少72–75% 以上的感染者,能被控制不再傳染給他人,則該疾病就能被阻止傳播。
  以SARS為例,WHO有研究估算SARS在香港的傳播初期,R0為2.9,但實施控制隔離措施後,R0降為0.4,代表疫情被有效控制。
  阻止傳播疾病的方法通常可透過增加社會距離措施(social distance measures),例如停班停課或管制公眾場所;治療與隔離;疫苗接種或抗病毒藥物的預防性投藥。 來降低基本再生數。
  不過R0的估算受到統計資料品質與傳播模型選用的影響很大,WHO針對2019-nCoV的估算則為1.4–2.5 ;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(MRC Centre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)則估算為2.6 (不確定範圍為1.5–3.5)。
  確診人數偏低
  研究估計確診人數僅佔總感染人數的4.8–5.5% (95% 信賴區間),有可能代表社會上仍有大量人口未被確診。
  感染人數可能持續上升
  研究認為如果疾病管製或傳播方式沒有改變,則自1 月21 日起,預估至2 月4 日的兩週後,武漢的受感染人口將會超過19 萬人(預測區間為132751 人至273649人),且可預期在中國大陸的其他城市(如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重慶、成都) 進一步爆發疫情,並加速傳播到其他國家的速率,風險最大的國家或區域為:泰國、日本、臺灣、香港、韓國。
  研究表明就算封鎖99% 的武漢對外交通,至2 月4 日時,武漢以外的疫情也只會減少24.9%
  但仍須強調,該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,必須對此研究的所有數據、方法與論述等持保留態度,並關注後續論文同儕審查的進度。
  評論、限制與持續警覺
  針對The Lancet 期刊上,武漢金銀灘醫院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研究, The Lancet 期刊編輯部亦發表了編輯評論:
  文章名: Emerging understandings of 2019-nCoV
  編輯評論認為,中國大陸當局從過去SARS不充分的感染控制措施中成功吸取了教訓,而能在本次疫情中迅速分離病毒並完成基因定序 ,而能使各國藥廠開始製作篩檢用試劑盒。 評論認為在多數的狀況下,中國大陸當局在隔離病患與接觸者、診斷與治療,以及公眾教育上正在達到國際標準。 並引述了世界衛生組織(WHO) 總幹事(Director-General) Dr.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的論點,Dr.Tedros 讚許了中國大陸在本次疫情中的透明性、資料共享與快速反應。
  雖然世衛組織尚未針對本次疫情發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(PHEIC,作者註:如2019 年7 月剛果伊波拉病毒即被列為PHEIC) 而引發諸多評論與猜測,但編輯評論仍讚許世衛組織未屈服於壓力的判斷。
  編輯評論中也提及了煽動恐懼的新聞報導方式,會損害執政當局的感染控制策略成效。 且隔離等感控措施,有很大程度取決於執政當局與在地公眾之間的信任。 評論中也強調醫護工作者的感染風險仍令人極度擔憂(extremely worrying);也尚無法確認隔離措施所帶來的成效。
  但是,對比之下Lancaster 大學等團隊的研究,則較不支持封城隔離的成效,並認為不應輕忽未就醫或未確診的黑數。 且中國大陸當局的媒體輿論控管策略是否增進公眾信任,仍有諸多評論與批判。
  One more thing… 不要再說「武漢肺炎」了
  「武漢肺炎」、或是「武漢肺炎病毒」叫起來很順,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」、「2019 新型冠狀病毒」好長,為何不用俗稱就好? 而且它的確也是從武漢開始的啊,「中東呼吸系統癥候群」、「西班牙流感」不也是這樣?
  在2015 年,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人類傳染病命名指南,認為傳染病命名應該避免使用:
  地理位置(例如中東呼吸綜合癥、西班牙流感);
  人名(例如庫賈氏病、恰加斯病);
  動物或食物的種類(例如豬流感,禽流感);
  文化、人種或職業(例如退伍軍人癥);
  引起過度恐懼的術語(例如未知、致命)。
  而最佳的命名法應由:
  疾病的癥狀(例如呼吸系統疾病) 和一般性的描述詞組成;
  使用更具體的描述,來彰顯疾病的特徵,例如季節性、嚴重程度、影響對象;
  若是已知的病原體,則應將病原體並名稱的一部分(例如冠狀病毒,流感病毒、沙門氏菌)。
  免疫學家最偉大的成就,就是在1980年天花疫苗的成功,使得我們地球上第一次有一種傳染病(病原),就是天花病毒(small pox),徹底在我們地球上消滅了。
  所以人類由天花疫苗開始,更加清晰地確認了疫苗的工作原理:將一個存活的病毒減毒後,注射進健康的人體,引發一次極輕微的此種疾病,喚醒調集人體中自然的抵抗力,從而對此病毒產生免疫。
  後來,威脅人類生命的許多疾病,通過疫苗接種之後,才得以預防或根除。
  目前全球攻關新冠疫苗研發有5條路線。有DNA疫苗、RNA疫苗、有重組蛋白疫苗、有病毒載體疫苗也還有一些傳統的減毒疫苗和滅活疫苗等等。
  美國moderna公司做的mRNA-1273疫苗既不是傳統滅活疫苗,也不是減毒疫苗,而是RNA脂質體疫苗(又稱核酸疫苗),這種類型疫苗的研發是不需要拿到病毒株的,有基因序列即可。
  另一個疫苗焦點?
  中國研製的是另一種類型的疫苗,由中國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,他們是以「腺病毒為載體」的重組疫苗。也是於3月16日獲批準啟動展開臨床試驗。
  這些都是好消息!
  待續
恆豐銀行4
Lvy Li 太陽能 2
林孟儒
ReMax
Hua Lawer
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