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賭城天天報 主頁 > 新聞 > 醫療健康
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系列報導 (78) 想靠癥狀發現大腸癌,往往是悲劇 ! ( 七)
新聞來源: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: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:2015-07-21
 大腸癌多年來高居10大癌癥榜首,若大腸有疾患,腸道過彎,緊縮可能增加大腸鏡的檢查難度,有患者甚至因此延誤診斷,確診時已是大腸癌末期。
  續前文
  正當美國大腸癌死亡率已經開始下降之時,亞洲地區的大腸癌死亡率卻呈現上升現像,臺灣也不例外,有研究證據顯示,亞洲地區國家最大的防治障礙在於篩檢涵 蓋率太低。今年3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發表的95年癌癥登記報告,更顯示大腸癌首次超越肝癌,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癥。
  國民健康局研究認為,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,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。然而有人非常注重飲食養生,也經常運動,卻也得大腸癌,有些人年紀輕輕20幾歲,也得大腸癌,為什麼會這樣? 其實,大腸癌的致癌原因並非單純的單一原因,而是由多重因素包括遺傳,基因突變,致癌物質,飲食習慣等交互作用綜合而成。
  降低危險因子,就是預防大腸癌。
  大腸癌的發生是因為大腸的細胞( 通常是息肉內的細胞)發生不正常的變化,且增殖而失去控制。
  雖然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預防大腸癌的發生,但可以朝降低危除因子方面的努力。
  經過國內外諸多的醫學研究,歸納出下列大腸癌的危險因子,民眾必須特別注意:
  年齡:  此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,但一般好發於較年長者,大多數年齡皆大於50歲,至於缺乏荷爾蒙保護的更期後的女性是否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增加?,臨床上有觀察到這樣的現像,目前已經展開研究,必須待研究證實才能確定。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年紀愈大者,息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,增加癌變風險。至於男女的發生率則差不多。
  飲食: 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 ( 動物性脂肪) ,高熱量,低纖維的食物有關。許多研究者正在陸續研究飲食與大腸癌發生的關係。
  息肉:  息肉是一個生長在大腸之腸壁內的腫瘤組纖,有些息肉(例如增生性息肉) 不會變成癌癥,但是有些息肉 (例如腺性息肉) 會變成癌癥。,美國有研究發現,將息肉切除者與未切除者察7年後相較,息肉切除者得大腸癌的機率下降率可達76%-90% 。
  肥胖與代謝癥候群: 過去研究發現,心血管疾病及肥胖者血液中的C 反應蛋白( C- reactive protein 臨床上常使用的一種發炎指數) 會上升,代表慢性發炎在動脈硬化扮演重要的角色,現在大腸癌也發現有這個現像,證實肥胖與慢性發炎,和大腸癌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。此外,罹患糖尿病,高血脂,高血壓等代謝癥候群也會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除,而且有研究發現,代謝癥候群者的息肉發生位置多在近端大腸 ( 盲腸,升結腸,橫結腸) 且在深處,這段大腸必須要做全大腸鏡才能檢查到,如果僅做一般所做的乙狀結腸鏡就無法發現病灶,易成為檢查的盲點。
  個人病史: 如果己罹患過大腸癌,極可能會罹患第二次大腸癌或腺瘤。也有人認為,卵巢癌,子宮內膜癌或乳癌的婦女其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會提升。
  家族史,一二等親 (父母,兄弟姐妹,兒女) 中有人罹患大腸癌,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: 如果家族一等親成員後多都得到大腸癌,而且有些發病的成員小於50 歲,則有可能是所謂的遺傳性非息肉群癥結腸直腸癌家族,其罹患機會也很高。
  炎性大腸炎: 炎性大腸炎包括潰瘍大腸炎和克隆氏癥。潰瘍性大腸炎是大腸粘膜層的發炎反應,克隆氏癥則是整體腸壁的發炎反應。這兩種大腸炎一旦罹病超過10年,形成大腸癌的機率會明顯的增加。
  抽煙:  有證據發現,抽煙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是非吸煙者的1.6倍,癮君子請及早戒煙吧。
  有癥狀,大多已不妙
  大腸癌早期時通常沒什麼特別的癥狀,即使有一些癥狀出現,也不明顯,因此容易被人們忽略。大腸癌可能出現的癥狀如下:
  大便內有血(呈鮮紅色或暗紅色)
  平常排便正常的人,排便習慣突然改變,例如腹瀉,便秘或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。
  腹部感覺不適(經常的脹氣痛,鼓脹,腹脹或痙攣)。
  大便形狀較以前細窄。
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。
  不明原因的貧血,持續的疲倦感。
  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,狀況也不同:
  如果大腸癌發生在右側大腸部位,因該處糞便很軟,除非塞很滿,否則不會有癥狀。一旦出現癥狀,通常以貧血表現,血紅素會降到相當低。
  如果大腸癌發生在左側大腸部位,此處糞便硬,碰到腫瘤會卡住,因此會產生阻塞或血便,這種狀況假如內視鏡無法切除,必須開刀,若非常接近肛門,甚至必須做人工肛門。
  待續
恆豐銀行4
Lvy Li 太陽能 2
林孟儒
ReMax
Hua Lawer
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